摘要:设计师韩家英在一篇文章里说,他发现开始有很多人不再对创意指手画脚。我很赞同这一观察。土壤和氛围的改变需要等待。我相信时代的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朝外追求变成向内追寻时,文化一定是人的需求。
消费者对文化品位也少有强烈需求,大家普遍功利、浮躁,只求结果。
南方日报:在点石发展的这13年间,您感觉这样的气氛和大环境有变化吗?
邓博弘:有变化。设计师韩家英在一篇文章里说,他发现开始有很多人不再对创意指手画脚。我很赞同这一观察。土壤和氛围的改变需要等待。我相信时代的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朝外追求变成向内追寻时,文化一定是人的需求。
南方日报:目前国内有不少城市都在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出现了很多规模企业,但“大而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您如何看?
邓博弘: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一个可以用GDP衡量的产业。其实个体、小企业在文化创意方面往往会拥有最强悍的基因。
文化产业不靠打造所谓规模型的“龙头企业”,而是需要创造土壤,让更多“异类”能够滋生。如果这个行业里每个人都能极致追求自己的理想,千千万万个我们这样的小企业都能拨动自己的那根弦,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频率,汇集起来就是一个华美的乐章,就是产业。
南方日报:在“培育土壤”方面,在政府作为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邓博弘:政府能少管就少管、能退出就退出。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扶持创意文化产业,国家没少在创意文化产业上砸钱,可产业还是发展缓慢。如果我们的政府想引导,我认为应该从机制上、土壤上倾注资源。
支持不是简单地砸一笔钱、提供办公场所,如果真的要给资金支持,能不能把钱用在知识产权保护这种实在的问题上?比如企业打产权官司,政府帮我们出律师费、诉讼费。目前这个行业抄袭非常严重,我们的作品在优酷上一搜一大把,都是直接蒙上我们的Logo,打上自己的Logo。
■观察眼
宽容的深圳让“小而美”发光
CICLOPE是全球唯一一个完全致力于广告“创意效果”的赛事,一年一度的CICLOPE已经成为世界顶尖创意交流的盛会。每年,赛事会根据各参赛者的获奖情况评选出“最佳公司”。
在这个国际赛事的评价体系中,并没有以营收、产值等指标作为标准。一家来自深圳罗湖、只有40个员工的企业点石成为亚洲唯一一个“2014 CICLOPE最佳数字公司”。2014年,全球仅有8家公司获此殊荣,声名赫赫的MPC(《哈利·波特》系列、《猩球崛起》、《X战警4》的制作公司)仅仅入围。
点石并非个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的创意文化产业领跑全国,在影视、动漫、视觉艺术、工艺与设计、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等方面尤为引人注目。创意设计不仅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新亮点,也产生了一批代表顶尖水平的企业,规模虽小,但名声斐然海内外。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航天飞船的航天员佩戴由飞亚达设计的航天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凝聚深圳设计师的心血,中信国华为其设计了全套的空间指示系统;深圳建筑设计多元化和新锐性吸引了国际建筑界的目光,荷兰建筑师库哈斯专程到深圳研究城市建筑的进化,出版备受国际建筑界关注的《大跃进》;“工业设计奥斯卡”——德国“红点奖”频频由深圳企业摘得……
在邓博弘看来,深圳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深圳的城市性格分不开。“深圳是移民城市,在这里可以接触四面八方的人,多元思想和文化汇聚碰撞,这对创作人来说非常重要。”
此外,深圳创意文化企业还拥有发展的独特优势——市场经济发达。企业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而来,并在残酷的优胜劣汰中成为强者。“在其他城市,如果我们想不‘装孙子’、单纯靠专业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邓博弘认为,深圳商业环境更为宽容,给了大量小企业发展机会——“在这里,人们只问你,能干吗?干得好吗?多少钱?”
除了天然的基因,这座城市也一直试图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早在2005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培育。2011年10月,深圳市政府将文化创意产业正式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等政策相继出台。
正如邓博弘所说,文化产业不能单纯以GDP衡量,文化企业也不能单纯以规模评价,产业的特性决定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小而美”。宽容“异类”、滋生“奇葩”、体现创意文化的价值,充分尊重创意文化,深圳已具备天然的优势基因,也需在今后更有作为。
邓博弘对此充满信心——“深圳今后一定会出来很多生猛的人。”
邓博弘。深圳点石数码公司内部。原文链接:http://gd.nandu.com/html/201503/09/1052197.html欣赏 柏境三维动画作品,点击进入